敦煌在哪个省
敦煌,甘肃省县级市,由酒泉市代管,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,地处甘肃、青海、新疆三省(区)的交汇处,介于东经92°13′—95°30′,北纬39°40′—41°40′之间,总面积3.12万平方千米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敦煌市常住人口185231人 。截至2020年,敦煌市辖9镇,56个村民委员会。
历史沿革
地名由来
“敦煌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,说“始月氏居敦煌、祁连间”。公元前111年,汉朝正式设敦煌郡。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“敦煌”地名,如东汉应邵注《汉书》中说“敦,大也。煌,盛也。”唐朝李吉甫编的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进一步发挥道:“敦,大也。以其广开西域,故以盛名。”
建置沿革
隋朝之前
夏、商、周时,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,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。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。
隋唐宋元
隋朝的建立,改北周以来的鸣沙县为敦煌县,后来又将大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至敦煌充边。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,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。隋文帝崇信佛教,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。诏命远至敦煌。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,隋代存在的37年,在莫高窟开窟77个,规模宏大,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,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。
明朝之后
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派兵平定河西,修筑嘉峪关、明长城,重修肃州城。为加强西北边疆防卫,又设置关西七卫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,东西分别与瓜州县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。敦煌位于甘肃、青海、新疆三省(区)的交汇点,东有三危山,南有鸣沙山,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,北面是戈壁,与天山余脉相接。介于东经92°13′—95°30′,北纬39°40′—41°40′之间,总面积3.12万平方千米,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,仅占总面积的4.5%。
地形地貌
敦煌市南北高,中间低,自西南向东北倾斜,平均海拔1139米。市境东有三危山,南有鸣沙山,西面是沙漠,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,北面是戈壁,与天山余脉相接。
气候特征
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,气候干燥,降雨量少,蒸发量大,昼夜温差大,日照时间长。四季分明,春季温暖多风,夏季酷暑炎热,秋季凉爽,冬季寒冷。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.7小时,年平均降水量42.2毫米,蒸发量2505毫米,年平均气温9.9℃,最高气温41.7℃,最低气温-30.5℃。年平均无霜期152天。
水文概况
敦煌市境内有党河、西水沟、东水沟、南湖泉水区,年径流量0.62亿立方米。党河发源于祁连山,全长390千米,流域面积1.68万平方千米,年径流量3.02亿立方米。
自然灾害
2014年4月23日,受新疆强冷空气和地面冷风过境的共同影响,甘肃省敦煌市出现了大风特强沙尘暴天气,最小能见度小于20米,极大风速18.5米/秒。
上一篇:飞机提前多久停止办理登机牌
下一篇: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有用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