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历史
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,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、研究和诠释。历史是客观存在的,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,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,不可改变。
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。含义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,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、诠释和研究。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,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。
历史朝代顺序
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。
夏朝(约公元前2070年-约公元前1600年)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,也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,其主体部族或民族称为夏人。据史书记载,禹传位于子启,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,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。夏代共传十四朝,延续约471年,为商朝所灭。
除古代中国外,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、文化、宗教的更替,古罗马、印度、拜占庭等都是如此。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座天下者的不同,其它一切照旧。这是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。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,有制度、文字、宗教等方面的因素。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则是汉人很早就在东亚大陆上确立了人口、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。
政权更迭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,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。每个朝代刚开始的时期,基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人口少,资源多,政治清明。由此发展,长期的太平将导致人口增多,资源减少,而且政治也开始陷入因循守旧的俗套,民众也不满足于现状,于是各种矛盾增加,并且不断地累积仇恨,直到一个临界点,就会发生大的动乱,动乱过后,人口剧减,人心思定,就开启了新的太平盛世。朝代更迭往往都遵循了这样的规律。
历史的概念与含义
历史,或简称史,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,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、诠释和研究。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,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。历史与伦理、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,这是历史的第一个含义。
历史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,又称为“历史学”,或简称“史学”。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、编纂学、家谱学、古文字学、计量历史学、考古学、社会学和新闻学等。
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,简称“史学家”,中国古代称为史官。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,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,粗分为“官修”与“民载”两类。
广义而言,“历史”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,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。在哲学上,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,例如宇宙历史、地球历史、鸟类历史、中国历史、世界历史等等。
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,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,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。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,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,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。一般来说,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,即社会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