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科

刘少奇夫人的简单介绍

  • 喜欢学习网
  • 2023-10-07 16:44:23

王光美,祖籍天津,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。上世纪40年代初求学并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;

 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译;同年赴延安,任中央军委外事组翻译、晋绥兴县土改工作团团员、中共中央外事组研究处科员;

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刘少奇结为伴侣;

 1949年任刘少奇同志秘书;曾陪同刘少奇出访亚洲国家;

 1967—1978 年蒙冤入狱;

 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。

 历任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,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学代表,第三届全国妇联会执委,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政协常委。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 “幸福工程”组委会主任、中直机关计生协会会长。

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、高校校友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。

 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会长。

谢飞:刘少奇第三任夫人,走完长征的巾帼女杰,离婚后成为法学家

提起刘少奇的第三任夫人谢飞,想必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很陌生。似乎在泱泱的 历史 长河中,这个名字并没有留下过痕迹。

但是,如果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 历史 ,谢飞这个名字,绝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

谢飞女士,不仅是完整的走完长征全程的三十个女红军之一,也是这些女英雄中为数不多的寿命过百岁人。

谢飞有很多的身份,她既是渔民的女儿、也是赤卫队长、更是归国华侨和女红军以及后来的法学专家。

但是她最为人所知的身份,还是刘少奇的第三任夫人。

1913年2月,谢飞出生在广东省文昌县湖山区茶园村的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。

由于谢飞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,所以家人都称她为“阿尾”。

由于家里贫困,孩子众多,谢飞出生后一直也没有个正式的名字,一直到上小学时,父亲才给她取名谢琼香,此后人们都叫她“阿香”。

谢飞的父亲靠着打鱼为生,家境十分贫寒,因此谢飞5岁的时候,就要帮着家里到村后山坡上放牛、割草。

虽然家庭贫困,但谢飞一直十分的向往学习。

在父亲的支持下,1924年谢飞来到了海南公学读书,并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熏陶,在这期间谢飞积极的参加学校的革命运动,并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别看谢飞只是个女子,但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,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有理想、有行动的老革命。

对谢飞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人,是她的三哥谢冠洲。

在文昌县成立农民赤卫队的时候,谢冠洲任赤卫队指导员,而谢飞则是他的左膀右臂。

谢飞参加赤卫队后,率领全体队员挨家挨户动员华侨捐献枪支,积极准备武装起义。

同时,谢飞积极的发动当地妇女起来反抗,在她的教育启发下,文昌县的女子们争先恐后地参加革命运动,这对于当地的革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在谢飞和三哥的影响下,谢飞一家逐渐的都参加了农会和农军,投身革命,一家人在当地十分的有名。

但是,正因为如此,也使得谢飞一家人自然而然的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。为此国民党多次派人来抓捕他们,但是都没有能够成功,于是反动派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谢家房子,并扬言要杀掉谢家老小。

但是,面对敌人疯狂的报复,却没有动摇谢飞坚定的革命斗志。在这得看开,既然选择了革命这条路,就要为之奋斗终身。

但是为了保护谢飞的安全,省委还是将谢飞调离了赤卫队。

1928年10月,谢飞来到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机关当佣人。

虽然表面上谢飞只是个佣人,但是其实是当时省委的秘密交通员,执行了很多秘密的任务,这对于谢飞来讲是一种极好的历练和考验。

一年后,中共六大决定成立南洋临委,将革命的火种播种到南洋去。

但是由于南洋偏远,缺乏革命干部,因此就需要派人远渡重洋到南洋去开展工作。

这时候谢飞临危受命,孤身一人远渡重洋,来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开展革命工作。

而此时的谢飞,年仅16岁。

在寻常人家来说,16岁的年纪一个女孩子基本做不了什么大事,多半就是在家中苦守着丈夫和孩子平淡的生活。

但是16岁谢飞却已经是一个意志坚定、经验丰富的革命战士了,足以担负起组织的重任。

谢飞这一去,就在南洋待了三年。

在南洋的三年,谢飞成长了很多。

到了1932年1月,根据上级组织的安排,谢飞离开南洋,奉命回国。回到国内后,谢飞迅速的融入了当地的环境,先后在福州、厦门开展工作。

1934年夏天,21岁的谢飞秘密的到达了中央苏区瑞金。

此时的苏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,蒋介石50万军队大兵压境,而红军只有八万。

由于错误的战略,导致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了重大的失利,红军被迫进行长征。

在长征的队伍里,有30名女红军,她们虽然是女儿身,但是个个是巾帼女杰,最小的钟月林19岁,最大的蔡畅34岁。

长征的路上,她们虽不直接参加战斗,但在那样的极端的环境下,同样面临生死考验。

对于长征的苦和难,我们很多人都从各种资料中了解过。

正所谓: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”

长征路上的每一步,都是要付出血和汗的代价的。

在这场人类 历史 上最伟大的战略转移的背后,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传承。长征,绝对是对于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的极限考验。

作为女子,在先天体力劣势的前提下,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,谢飞和她的伙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辛苦困。

对于谢飞来讲,这个过程让她刻骨铭心。

在渡过泸定桥的时候,谢飞那时候正在发高烧,为了不脱离队伍,谢飞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,紧跟队伍的步伐。

但是由于谢飞生病了,所以行动非常吃力,而此时渡河的时间又十分的紧张,所以当时部队想将谢飞留在当地休养。

但是,谢飞知道自己如果留下,可能以后就再也回不到队伍中了,于是硬是咬着牙紧跟队伍。

而就在快来到泸定桥的时候,谢飞实在走不动了,看着不远的泸定桥,谢飞咬着牙站起来走几步又跌倒。

看着此时不远处的大渡河,谢飞心里很难受,她 脑恨 自己为什么这个时候生病。但是如果渡过大渡河,那么就必然会脱离队伍。这是谢飞绝对不能接受的。

于是谢飞重新打起精神,每当她由低处向高处时,她就爬着走,而当她由高处向低处时,她就自然下滑,爬不动也滑不动时,她就将两手撑在地上,慢慢的往前磨。

就这样,谢飞足足爬了2个小时,才艰难的爬到桥边。

然后谢飞鼓足勇气,坦然地伏在大渡河的铁索上,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。

就这样在咆哮的河水下,谢飞一点点的往前蹭,半个多小时后,谢飞终于蹭过了泸定桥。

此后,长征的队伍又翻过了人迹罕至的大雪山,穿过了满是泥沼的水草地,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,都留下了谢飞的身影和脚步。

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,终于在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。

此时的谢飞,再回看自己走过的每一寸土地,这个过程实在是艰辛无比,甚至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居然挺了过来。

但是经历过长征的洗礼之后,此时的谢飞已经是一身钢筋铁骨的战士了。

来到延安,虽然生活条件依旧很艰苦,但是大家终于有一个稳定的落脚点,终于安定了下来,这对于所有的女红军来说,都是一种极大的慰藉。

随着在延安各项工作都逐渐的恢复正常,在很多大姐姐的眼中,谢飞这些单身女红军的婚姻大事也应该抓抓紧了。

此时,最小的姑娘都已经二十多岁了,在那个年代,寻常人家的女子到了这个年纪,孩子都有了好几个了。

于是在大姐们的热心牵线之下,渐渐地女红军们都各自有了小家。

刘英嫁给了张间天,钟日林嫁给了宋任穷。

而大姐姐们当然也没有忘记谢飞。

某一天,邓颖超邓大姐找到了谢飞,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了谢飞。

谢飞拿过信来一看,信是刘少奇写给邓颖超的。

大致的的意思是说,邓大姐曾许诺帮助刘少奇解决个人问题,然后刘少奇现在自己有了意中人,而这个意中人就是谢飞,于是想请邓大姐做媒来帮自己同谢飞来牵线。”

谢飞看信后,脸一下子就红了。

这位曾经的赤卫队长,虽然可以从容的面对任何敌人,但是在恋爱方面,这位“海南女杰”还真是没什么经验。

对于刘少奇的名字,其实早在谢飞在南洋的时候,她便已经听说过了。

后来在苏区第一次见到刘少奇的时候,两人也没有太多的交流。

谢飞和刘少奇的第一次正式的沟通是在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。

那时候由于路程实在太难走了,几个女红军已经迈不动步子了,于是她们便想几个人合伙雇一个民工帮他们背着行李。

于是她们便推荐谢飞去找刘少奇请示。

谢飞虽然在中央苏区见过刘少奇同志,但和他直接接触还是第一次。

由于刘少奇平时都是一副十分严肃的面孔,因此当时很多人都十分的惧怕刘少奇,谢飞也不例外。

所以谢飞来到刘少奇处,看着刘少奇严肃的面孔,一紧张竟结结巴巴怎么也说不清她们的要求。

这时刘少奇看着谢飞。笑着问:“你们是不是想雇一个民工?”

谢飞连忙点头称“是”。

然后刘少奇哈哈一笑,爽快地答应了。

通过这第一次接触,谢飞才感觉到这个平时严肃刻板的工运领袖,其实是非常的平易近人。

在长征的路上,刘少奇对随行的同志都非常的关心,但是他对自己却要求严格。他有一匹老白马,但是为了减轻马的负担,刘少奇经常自己步行,只让马驮一些行李和干粮。

这些谢飞看在眼里,对于刘少奇又多了几分敬佩。

而在此后的长征途上,刘少奇也开始注意谢飞这个豪爽的女子,他看见谢飞经常不畏艰难,忙前忙后,因此经常称赞谢飞。

这一天,刘少奇又遇见了谢飞,而这时候谢飞正在生病。

刘少奇本来以为谢飞这样一个女同志,在生病的情况下可能走不动,会掉队的。但是万万没想到谢飞竟走在行军队伍的前头。

于是刘少奇惊奇地问:“阿香,你怎么走到前头来了,我还以为你会掉队呢!”

谢飞连忙回答:“首长,您好!我就是怕掉队,所以才走到前头来了。”刘少奇微笑着频频点头。

此时,看着刘少奇的这封信,谢飞回忆了起自己和刘少奇初次见面的场景,又回忆起刘少奇的为人做派,敬爱之心油然而生。

如今,邓大姐提出婚事,谢飞双颊飞红,在邓大姐的笑声中,谢飞害羞地点了点头,表示了同意。

两人的婚礼非常的简单,刘少奇和谢飞准备了一点酒和花生,在邓颖超主持下结为了夫妻。

在和少奇结婚后,谢琼香也正式改名谢飞,但人们仍习惯地叫她阿香。

瓦窑堡会议后,中央决定派刘少奇去华北主持工作,加强北方局的领导,而谢飞则陪同前往。

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设在天津法租界理惠兴的成衣铺楼上,来到天津后,这斗争环境相比较于延安,又更加严酷了一些。

在延安,虽然生活艰苦,但是毕竟周围都是自己的同志,而在白区,地下工作环境险恶,随时有生命威胁。

当时在天津刘少奇公开身份是“周教授”,谢飞是“周太太”。

刘少奇总揽全局,管辖黄河以北的各省市党的工作,而谢飞则是刘少奇的好帮手。

每当刘少奇夜以继日地工作的时候,谢飞总会悄悄送上一杯新茶,而当刘少奇写完文章后,谢飞总是第一个读者。

在那时候,谢飞不仅要照顾刘少奇,还要负责管理机要文件,传递信件,更要保护刘少奇的安全。

有了谢飞的照顾,刘少奇免去了很多的后顾之忧,在他的领导下,华北抗日局面迅速打开,扩大了党的影响。

此时,看着刘少奇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,谢飞也非常的高兴。但是在她的心里,还有是有一些小失落。

由于参加革命比较早,谢飞没有在学校待太长的时间,因此她十分的想要继续去学习。但是眼看丈夫的工作如此繁忙,也没有办法开口。

终于在1937年11月,刘少奇接到了回延安开会的电报,谢飞陪同刘少奇回到了延安。

在刘少奇参加会议的时候,谢飞进入了中央党校进行学习,在中央党校期间,谢飞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。

然后在中央党校毕业后,又进入了马列学院进一步的深造。

此时的刘少奇已经抵达河南竹沟,着手开展组建中原局的工作。

不久,从马列学院毕业了的谢飞奔赴竹沟,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,协助刘少奇工作。

在河南,谢飞着力加强组织建设,开办党训班、组织发动群众、发展抗日武装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,迅速的打开了局面。

但是此时的谢飞,也在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磨难。

此时,谢飞和刘少奇结婚已经好几年了,但是一直没有孩子,这是因为在长征的途中,由于环境太过于恶劣,身体损耗过大,谢飞此时已经失去了生育的能力。

所以,每当听到别人祝他们早生贵子,子孙满堂的时候,谢飞的心里都非常的不是滋味。

另一方面,谢飞自从在延安学习归来以后,她感觉自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,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。

此时的谢飞已经不再满足仅仅作为丈夫的助手而存在了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夫妻两人逐渐的产生了矛盾。

最终,矛盾彻底爆发,谢飞跟刘少奇摊牌,自己要去新四军前线打鬼子,并让他另择佳偶。

1940年的秋天,谢飞主动请缨渡过长江到皖南军部去给项英送信。

但是由于日伪军封锁控制了交通要道,谢飞一过长江就回不来了,从此与刘少奇中断了联系。

而这一断,就再也没有恢复。

由于长期的分离,后来经过组织批准,刘少奇和谢飞,解除了婚姻关系。

对于两人的婚姻的分离,既有彼此性格上的问题,也有双方对于自己定位上的不同。

在刘少奇看来,婚后的谢飞,应该全力的协助自己,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爱人,工作上的助手,家庭里的贤内助。

但在谢飞心中,自己是一个斗争多年,而且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,革命和战斗,才是自己的不懈追求和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。

刘少奇和谢飞这两个人同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同样是信念无比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只是一个深沉如海,另一个却却热烈如火。

刘少奇的性格沉稳、内敛、寡言,而谢飞的性格却泼辣、直爽、快言快语。

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时候,院长张闻天评价谢飞“八个理论家也比不上你的一张嘴”。

赤卫队长出身的她,行为干练、意志坚定,敢说敢做,敢作敢当,甚至为了内心的追求与信仰,宁为玉碎。

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,此话用在谢飞身上,是一点都不假,这样刚烈和决绝的性格,注定了谢飞的命运。

在和刘少奇分开后,谢飞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革命斗争中。

这时候的谢飞,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羁绊,在 担任路东特委宣传部长兼江南社副社长的时候,谢飞带领江南社同志穿梭在水网地带,泛舟于芦苇荡中,躲避着敌人的追捕。

她和编辑们一起调查研究,亲自写评论,宣传中央抗战方针,报道抗日成果。

到了1942年底,根据组织安排,谢飞被派往浙东,担任余上县委书记、浙东纵队余上特务营政委。

此时,谢飞来到了对敌作战的第一线,在同日伪军的作战中指挥果断,有勇有谋。其中有一次战斗就消灭敌人100多人,俘虏顽军大队长以下30多人。

而谢飞麾下的特务营也由原来的200人,扩大为600多人,成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实力最强的部队。

至此,曾经的海南女孩儿“阿香”已经完全的成长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“谢团长”。

建国后,谢飞已经不需要再拿着枪同敌人去战斗了。

而此时的谢飞开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,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,谢飞在1953年考取人大法律系研究生,谢飞研究生毕业,谢飞被周总理任命为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,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。

对于谢飞来说,这又是一次新的战斗,她深知加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,这副担子无论多重也要挑,自己必须要出色的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。

此后的岁月里,在政法公安教育战线上,谢飞呕心沥血、默默耕耘,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司法干部。

几十年过去了,这些当年的学员大多数成为公检法司领导骨干,国家建设的栋梁。

1982年,中国法学会成立,谢飞被选为第一届理事。她积极工作,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法律学术刊物上。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

晚年的谢飞仍然继续为革命忙碌着,1984年6月,年逾古稀的谢飞就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。

1991年9月,为表彰谢飞对公安、法学教育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,公安部授予谢飞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。

这是对于谢飞女士一生奉献最好的认可。

离开刘少奇的谢飞,终身没有再次组建家庭,也没有子女。

她将自己的生命全部的奉献给了党和人民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上,谢飞选择了将自己的生命进行这样的升华。

2013年,2月14日凌晨,谢飞同志在北京因病去世,享年101岁。一时间举国震动,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了沉痛的哀悼。

而谢飞老人的离世,也代表着红一方面军里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中全部都离开了人世。

从此,这些巾帼英杰,都成为了世世代代的传奇,永远的活在人民的心中。而我们,也将一直传颂她们的故事,直到永远。

刘少奇的夫人是谁

刘少奇夫人

王光美

王光美(1921年9月26日-2006年10月13日),女,曾名董朴,出生于北京,祖籍天津,是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。

20世纪40年代初求学并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。王光美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,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:大家闺秀、北京中学生中有名的“数学三王”之一、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、以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。

曾任全国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、中共十二大代表、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、第六、七届全国政协常委。

王光美是哪一年,在哪个地方去世的?

2006年10月13日凌晨3时许,王光美在北京因肺部感染引起心脏衰竭病逝,享年85岁。

晚年的王光美爱好依旧广泛,喜欢摄影,京剧和中外音乐,对芭蕾舞剧,尤其是《天鹅湖》更加偏爱。

对于“文革”中所遭受的痛苦与冤屈,王光美没有怨言,她选择了宽容。在她家的客厅正墙上,一直挂着那幅1962年毛泽东登门看望刘少奇一家时的合影。

扩展资料:

王光美蒙冤入狱:

1967年1月6日,王光美接到一个电话,说她上中学的女儿刘萍萍在路上被车撞断了腿。她一到医院就被清华大学的反叛者拘留了。

文革时期,王光美因在刘少奇案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受到“四人帮”的批评。他被称为“梅花党领袖”,被指控为“美国间谍”。1967年7月中旬起在秦城监狱服刑12年。

1978年12月22日,在秦城监狱被单独监禁12年的王光美获释。她的脸显然是憔悴而苍老的,但她的表情仍然平静而不关心,温柔而平静。12年前,和她的丈夫说再见。当8亿多人高呼“打倒刘少奇”时,王光美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。

在狂暴的批斗大会上,王光美和刘少奇被人踢,推拉拉拉。王光美看见刘少奇被打倒在地,不顾一切地挣脱,双手紧紧地拉在一起,向刘少奇爬去。这是他们最后的生命。

1979年后,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。

1980年,刘少奇终于得到彻底平反。追悼大会的前几天,王光美带着子女来到刘少奇曾度过生命最后一刻的河南开封。一位摄影师摄下了当时的一个镜头:王光美捧着丈夫的骨灰盒,欲哭无泪,一路上只是用脸紧紧贴着骨灰盒。

参考资料来源:-王光美

刘少奇有几个子女?

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。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,即长子刘允斌、长女刘爱琴、次子刘允若;王前留下一男一女,即次女刘涛、三子刘允真;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,即三女刘平平(王晴)、四子刘源、四女刘亭亭、五女刘潇潇。

刘少奇的六位夫人分别是:

1、刘少奇的第一任妻子——周氏。

2、刘少奇的第二任妻子——何葆贞。

3、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——谢飞。

4、刘少奇的第四任妻子——王前。

5、刘少奇第五任妻子——王健。

6、刘少奇的第六任妻子——王光美。

刘允斌简介:

刘允斌,刘少奇和何宝珍(又名何葆贞)夫妇的长子,1924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,在湖南宁乡炭子冲老家长大。

刘允斌1939年赴苏联,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。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6年,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,学习核放射化学专业。1957年回国,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。1967年11月21日在包头逝世。1978年得以平反,恢复了作为中共党员和核化学专家的名誉。

2015年4月15日,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,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(1941-1945年)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,颁发了“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”纪念奖章。刘允斌是获奖章人之一。

以上内容参考:-刘少奇、-刘允斌

刘少奇与第四任夫人王前,因任务结缘,生育两子女后却被迫离婚

1945年的一个夜晚,在寻常百姓都已经休息之时,刘少奇的家中的气氛却异常凝重。

妻子王前神色哀伤却带着决绝地说道: “少奇,我决定了我们还是分开吧,这样你才会更好。” 听到妻子这样说,刘少奇的脸上有些心疼。他沉默了很久后抬起头,坚定地说着: “你与你的兄长们不一样,我明白的。这是对我们的考验,你不要因为顾虑我就这样放弃。”

刘少奇的一番话真心又恳切,几乎将王前打动。 可是一想到丈夫因为自己所遭受的一切,她又再次狠下心来,坚决地重申了一遍自己的话。那时的王前已经与刘少奇生育了一儿一女,原本和美的生活就此打破。

那么刘少奇和王前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?中间又发生了什么,让原本幸福的二人不得已走到离婚的境地?

一日,正在文工团认真工作的王前,突然接到了部队首长的任务。自参加新四军后,王前就被分派到了文工团,进行一些文艺活动的组织工作。 首长突如其来的任命,让一直在后方工作的她不禁有一些紧张。

首长是看出来王前的不自在,首长忙安慰道: “你放心这个任务虽然大,但是绝对适合你!” 经过一番了解后,王前才知道这次的任务是要乔装打扮,护送一位重要的领导顺利前往晋中抗日根据地。 也正是因为这个任务,王前与刘少奇结下了深厚的缘分。

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日寇被英勇的中国军民一次一次重挫,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打压手段。 那时的中国,随处可见日军的扫荡。铁路、公路甚至是水运的码头,都随处可见凶神恶煞的日兵,和被牵着的军犬。

日寇迫切地想要捉拿共产党人,以此来发泄自己频繁失败的怒火。 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顺利地穿过敌占区成为了棘手的难题。 可是我党打倒日军保卫家园的心坚不可摧,而办法也总比困难多。

很快八路军就找到了安全便捷的办法:乔装打扮,伪装成普通的老百姓,混淆日军的视听。

而王前此次接到的任务正是这个: 她需要一改往日的青年形象,与需要护送的领导扮作一对新婚夫妇。 这样的任务交代起来简单,实际上却最考验任务人的心理素质。

因为要从日军的眼皮子底下经过,一旦露出丝毫破绽,就会将自己与战友彻底地置于日寇冰冷残忍的枪口之下,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。

虽然王前平日里工作都完成得优秀,却也仅仅是个来到军队不到两年的新人,于是交代完任务后,部队还特地派人来,给她进行了心理素质的测试与锻炼。 并且鼓励她在空余之时多与根据地的妇女们交流,学习她们的姿态和说话方式,以便更好地融入角色。

时间很快到了出发的那天,王前穿上了早就为她准备好的粗布麻衣、深色长裤,手上拿着一个朴素的小包袱,头上还戴着一块头巾,俨然就是一副经典的农村少妇装扮。 和一旁戴着农村男人常戴的草帽的领导站在一起,倒真的有了“夫妻相”。

很快,二人和另一位已经年逾七十,同样穿着朴素的老太太出发了。 这位老人是他们为了装扮的效果更逼真,特地从村庄里找来的,自愿提供帮助的农村老太太,当王前的“婆婆”。

一行人静悄悄地出发了,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但毕竟是第一次接受任务。王前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,这种紧张到了路过日军巡查的关卡时到了极致。 但是好在她的反应快,加上身旁那位领导也不简单,面对日军的盘问也能够面不改色。

王前顺利的完成了交给她的任务,有惊无险的将那位领导人顺利的送到了目的地。 回到部队她才被领导告知,与她扮做夫妻的竟是大名鼎鼎的“刘少奇”!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接受的任务就是护送这样了不起的人物。

过去刚刚进入军队时,王前就听战友讲过不少关于刘少奇的英勇事迹,早就崇拜不已,现在被告知以后心中更是激动。 在后来的日子里,王前在工作之余常常会回想起做任务时,自己身边刘少奇高大的身姿,从容不迫地谈吐。

那时的她只觉得崇拜,并没有想到后来刘少奇竟然还会与自己有交集。

那是1942年的一天,正在军队驻地进行文艺宣传的王前,突然听见领导叫自己的声音。 她连忙回头,一眼就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刘少奇,他面带微笑,神色和蔼。

还没有等王前的领导做介绍,刘少奇就热情地对王前表达了上次护送自己的感谢之情。 王前没有想到刘少奇这样没有架子,在受到感谢的那一刻有些受宠若惊。

尚未褪去青涩的脸上浮现了诱人的红晕,似是被夸奖感谢得有些不好意思。刘少奇见她这副模样,不由得觉得她可爱,面上也露出了微笑。

二人都没再开口,气氛一时间有些奇妙,旁边的战士们瞧出了不一般的氛围,一向喜欢热闹的新四军战士们开始起哄。 这时也不顾身份问题了,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打趣二人。

“胡政委(刘少奇那时化名胡服)现在正是单身呢!”“时期特殊,你二人看起来又般配。不如就将上次的任务假戏真做好了!”

听着这些话,脸皮薄的王前狠狠地埋下头去,刘少奇只能看见她小巧白皙的耳朵,因为害羞有些粉里透红。

早在刘少奇与她假扮夫妻时,刘少奇便注意到了那个坚强努力的小姑娘,看着此刻她窘迫的模样心里更觉怜爱。 这一刻倒也没有出声制止周围人的起哄声。

可是横在二人之间的差距,让他没有回应,思索了很久也没有言语。

刘少奇,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。 少年时期的他喜好读书,上过私塾。那个时代的青年们,看着饱受欺负的国家,心中悲愤不已。 渴望用自己的一腔热血,来报效国家,为摇摇欲坠的旧中国找到一丝曙光。

刘少奇也不例外,他认为能够真正使国家获得新生的便是中国共产党。怀着报国的热情,刘少奇先是在1920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。 而后又去苏联学习深造了一番,学习共产主义思想,并在此期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党员。

回国后的刘少奇,便将自己在苏联学习到的知识,积极地投入实践中。参加了多次工人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。 因为实践的理论丰富,表现突出,在我党的地位不断提高,成为了党中的重要人物。

而王前则于1923年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镇上,家境优渥,父亲在当时是当地有名的士绅,王家在当地也算是传统的名门望族。 可是王前的父亲与那时大户人家的思想不同,他虽是接受的传统教育,可是思想却并不迂腐。

相反他很开明,并且乐于自己的子女去接受新的东西,去跟上那个在大动乱之下变化迅速的时代。 他将三个孩子都送到了镇上唯一的一所新式小学——襄川小学上课。 而王前作为女子,在那个时候是全镇唯一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孩。

王前的上面是两个哥哥,兄妹三人平日里结伴上下学,共同钻研学习中遇到了难题,都十分刻苦。 国家局势动荡,外来侵略者对中国步步紧逼,正慢慢蚕食着中国的国土。

1937年,卢沟桥事变,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。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,中国军民奋起抵抗。 战火极速蔓延,在淞沪会战失利上海被侵占之后,日军的嚣张气焰一时达到了顶峰,这好像一个导火索,很快就点燃了更多爱国人士的抗日激情。

因为他们都知道,在国难面前,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。 唯有奋起抵抗才能够为自己和亲爱的祖国,拼出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。

而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的王家兄妹,也早有投身革命报效祖国之意。

1939年5月,新四军叶挺、邓子恢等人来到王前的家乡视察,并且借此机会宣传革命。 欢迎会就设在王前的学校。台上的叶挺慷慨激昂地宣讲着新四军的革命理论。 让台下的青年学子们不由得热血沸腾,王前心中革命的烈火也被点燃。

“平津学生抗日救亡团”来到了王前的家乡,她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跟随他们,加入了新四军。而她的两个哥哥也加入了国军,正式加入抗战。

加入新四军的王前一直在文工团工作,她聪慧又努力,很快就将自己的工作干得出色不已。 于是当刘少奇前往晋中根据地工作时需要人配合护送,王前的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她,这才换来了二人的缘分。

可是,这时的王前才加入新四军,又如何能够与刘少奇配对。 而且那时刘少奇已经四十多岁了,而王前还是个年仅二十的花季少女。

虽然王前自己不介意年龄差,可是她在意自己的身份与刘少奇相差太多。 但是身边的战友们实在热情,极力地撮合二人。毕竟还是年轻莽撞的年纪,王前最终没有忍住,向刘少奇表明了自己的心意。

见爱害羞的王前这样勇敢,刘少奇也打消了顾虑。 很快二人便互诉衷肠,正式在一起。不久后便在众多战友的见证下,在抗日根据地举办了朴素而简单的婚礼。

结婚那天十分热闹,二人对视一眼,彼此脸上都绽放着最真挚的笑意。

婚后,刘少奇因为中央的调动需要前往延安工作。王前就没有丝毫的跟着丈夫前去延安,条件非常艰苦,可是她没有丝毫的怨言。 她日复一日悉心周到地照顾着刘少奇,并且先后为他产下一儿一女,二人互相扶持多年,一家人和美又幸福。

就在他们以为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时,变故发生了。

抗日战争在中国全体军民的努力下胜利了!但外敌“被除”后,就又立刻迎来了“内患”。

蒋介石不顾国内民众渴望和平的意愿,一意孤行地发动内战。 共产党人一向爱好和平,可是面对挑衅也绝不会害怕。

王前的两个哥哥,早年在抗日战争时加入了国民党,因为表现优异在国民党内部举足轻重。而国共两党开战,作为共产党人的王前,便站在了两个哥哥的对立面。 她不愿看到兄妹反目的局面,便写信规劝,可是这番好意并没有被哥哥们接受。

这让王前有些受伤,除此之外因为兄长的身份原因,王前那时在党内的身份也尴尬起来了。 不少人对她心生不满,甚至嘲讽她与自己的哥哥“同流合污”。

很快,因为夫妻关系,“脏水”就泼到了刘少奇的身上,党内外有不少人对他不满,对他进行了舆论攻击。 王前认为自己被谩骂没有关系,可是丈夫刘少奇一直为党为民,现在却因为自己即将名誉扫地。

她内心煎熬不已,在又一次听到了他人对刘少奇的诋毁时再也忍不住,决定不再拖累刘少奇,正式与他离婚。 刘少奇明白她说要离婚的原因,并没有同意。

可是看着刘少奇处理了繁杂的工作后,还要遭受诋毁而渐渐憔悴的面容,王前还是坚决地与他离婚了。 夫妻二人正式分开的那一日,没有如一般的离婚夫妇那样争吵,两人的眼中都含着浓浓的不舍。

最后,王前在提着行李即将走出院子的那一刻,刘少奇没有忍住追了几步,而王前也扔下了行李往回走。 他们给了彼此最后一个深情的拥抱,泪水在无声中浸湿了对方的衣襟。

刘、王二人分开时,心中都存着浓浓的遗憾与不舍。 但在那个时代,为了彼此能够过得更好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。

于是这份感情不得不在分别的那一刻,深深地埋于心中转化作动力,在后来的日子里支撑各自奋力前行,寻找真正的幸福。

相关文章

  • 运动会一分钟创意入场式简单
  • 在开头的成语
  • 阮在姓氏中读什
  • 繁体李字怎么写书法
  • 暑假英语怎么说
  • 校字的多音字是啥
  • 简言意赅和简言意骇的区别
  • 有带数字的词语
  • 形容兴奋激动成语
  • 《沁园春 雪》注音版原文是什么
  • 世界上最震撼的街舞团名(世界最强街舞组合)
  • 世界十大经典电影推荐(世界10大经典电影)
  • 其实我们都已经死了(其实我们都已经死了作文)
  • 神农架野人之谜全记录(神农架野人真实存在吗)
  • 宦海浮沉(宦海浮沉作者梁州牧)
  • 世界十大萌犬排名(世界十大萌犬图片)
  • 电鲶(电鳐)
  • 世界十大黑客联盟组织排名(世界十大黑客组织排行榜)
  • 梦见已故长辈是什么兆头(男人梦见已故长辈是什么兆头)
  • 关于中国十大色禁播电影的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