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汉中路的由来
汉中路建于1912年,最初因靠近“梅园头”(今梅园路)自然村而称南梅园路。191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,体现中华民族“汉满蒙回藏”五族共和的精神,闸北工程总局将区境内的五条马路分别改名为蒙古路、汉中路、**路、新疆路、满州路(参见薛理勇著《上海路名和地名识趣》)。汉中即陕西汉中地区,那里被誉为“汉家发祥地,中华聚宝盆”,因此汉中路其实是一条意蕴汉民族发祥地的马路。
汉中路曾经也是“华界”闸北区域内一条比较干净整齐的马路,两旁有不少中小缫丝工厂、米行和“德邻里”等石库门弄堂,但是这一切都在1937年“八一三”淞沪战争中,被日军的飞机炮火炸毁了,汉中路与闸北的许多马路区域一样,弹坑遍地,废墟成片,伤痕累累,面目全非,后来这一带又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露天军需仓库。直到1947年日军溃败之后,来自四面八方的贫民在此自建房屋,生儿育女,才形成了后来以苏北籍居民为主的“棚户区”。
今天的汉中路由东到西分别与光复路、恒丰路、民立路、梅园路、华康路、新民支路等马路相交,南临苏州河、西近恒丰路、北贴“不夜城”、上海火车新客站,东靠南北高架桥。马路北边是建于2009年以后的“卓悦居”高层住宅小区,南边则是建于1990年代的多层住宅“汉中小区”,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并不多,绿树浓阴遮天,可谓是一条“出则繁华、入则安谧”的马路了。
上一篇:H5怎么制作 是什么
下一篇:hape中文是什么意思